Search

【媽媽,我有沒有乖乖的】

OT宅媽治療中,有位很暴衝的ADHD小蟲蟲,每次進治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媽媽,我有沒有乖乖的】

OT宅媽治療中,有位很暴衝的ADHD小蟲蟲,每次進治療室就是衝衝衝,合併有超多故意行為、很多自我中心的想法、不如意就拒學……等等,讓媽媽很頭疼的問題。

課後跟媽媽衛教,媽媽提到,孩子常常去哪裡都是衝衝衝,即使事先跟他約定好要坐在椅子上等待,往往也沒有效果,甚至離開還反問媽媽,我有沒有乖乖的。

其實,在治療室裡,小蟲蟲也是有同樣的表現。他無法聲控,需要我每一次在他衝刺前先抓住他,蹲下來正視他,帶他【停】下來聽我說話。

當然,這樣是不夠的。初期的他甚至你在他旁邊,他還是會想辦法偷溜、不斷從椅子上摔下、故意跑去旁邊玩一下。

於是,我初期每一次停下小蟲蟲,要他不是坐椅子等待,而是“你想玩什麼,先舉手告訴我,我可以先讓你玩一下”。

漸漸的,先玩一下的時間越來越短。
甚至到現在,我會請他坐椅子等一下,我會將他想玩的東西融入我要他執行活動的一部分。

小蟲蟲表現越來越好,當然還不到能在治療時間內完全控制好的孩子,但,我看到了他的動機、思考、努力與進步。

另外,我也觀察到小蟲蟲其實對於操作教具很有興趣,更能持續一段時間,只是他需要陪伴、引導與鼓勵。

我告訴媽媽,#用肯定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,這部分很好。再進一步建議媽媽,#需要幫孩子打發無聊。
如果孩子無法只坐在椅子上等待,就幫他準備他能做的事情。隨時攜帶孩子有興趣的拼圖、積木、畫圖、繪本……,讓孩子在等待時,能透過這些媒介的幫助,“坐”椅子或“站”在桌邊等待,達到你希望他有的表現。

這樣一來,你就能#明確的告訴孩子行為的表現,「你剛剛有等我和醫生說完話耶,有在桌邊玩玩具等待,是很棒的表現。」

ADHD的孩子對於訊息接收的程度、衝動感的抑制能力、對事件的感受表達能力,可能都是有不足的地方。

而孩子行為的背後,都有他的原因。孩子無法好好的表達,代表他更需要被理解。

同理、引導、陪伴、鼓勵。

👉同理孩子無法等待的心情、同理孩子好奇心。
👉具體化行為表現,而不是抽象的“乖”。
👉在孩子衝刺前,幫他先停下來。
👉壓下被孩子調皮行為引發的火山情緒,
試著引導、幫孩子思考與準備他能做甚麼。
👉陪伴孩子執行。
👉鼓勵與稱讚孩子正向行為。

期待小蟲蟲能繼續成長,化身美麗開心的蝴蝶。❤

#OT宅媽治療室
#幫孩子打發無聊
#大家一起來推薦打發無聊的好物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兒童發展、居家遊戲、育兒心情雜記
View all posts